关注公众号 碳行中国LOGO释义
微信扫码浏览分享 ×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行业动态 正文

中国工程院发布“双碳”报告,提出七条路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作者: 时间:2022-04-09
导读:在今天(3月31日)举行的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中国工程院发布重大咨询研究成果《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成果提出,实现“双碳”要坚持能源安全战略等八大战略和“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等七条路径。

发布时间: 2022-04-01 16:22         本文来源:新京报

在今天(3月31日)举行的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中国工程院发布重大咨询研究成果《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成果提出,实现“双碳”要坚持能源安全战略等八大战略和“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等七条路径。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挑战

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据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介绍,中国工程院设立重大咨询项目,组织40多位院士、300多位专家围绕产业结构、能源、电力、工业、建筑、交通、碳移除等方面,系统开展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研究。

在分析中国碳排放现状时,研究成果指出,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39亿吨,在全球占比30%。排放主体上,工业占38%,电力占比33%。“我们总的排放量较高,一方面是因为以煤炭为主要能源,2021年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56%。另外,我国能源强度约为全球平均的1.5倍,是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的2.7倍。”李晓红说。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同样面临着挑战。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尚未完成,碳中和到碳达峰的时间较短;产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任重道远;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型城市转型困难。同时,地缘冲突可能导致能源结构的变化,全球疫情引发经济衰退的风险尚存。

能源安全战略要做好化石能源兜底应急

研究认为,推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应坚持八大战略。

李晓红称,首先就是节约优先战略,“要秉持节能是第一能源理念,而非更多生产和创造能源,要提升全社会用能效率”。能源安全战略要做好化石能源兜底应急,对中国来说,化石能源将长期存在,要妥善应对新能源供应不稳定,防范油气以及关键矿物对外依存风险。非化石能源替代战略要在新能源安全可靠逐步替代传统能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再电气化战略要以电能替代和发展电制原料燃料为重点,大力提升重点部门电气化水平。

资源循环利用战略要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资源多级循环利用。固碳战略应坚持生态吸碳与人工用碳相结合,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推进碳移除技术研发。数字化战略要全面推动数字化降碳和碳管理,助力生产生活绿色变革。“最后是国际合作战略,吸收先进的技术,更大力度深化国际合作。”

化石能源要梯次达峰

有了战略,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总结了7条路径。

李晓红称,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要手段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产业的比重要逐步下降,严控“两高”行业产能,推进数字化绿色化的协同发展。

研究称,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和基础。“我们提出,非化石能源占比要在2035年达到32%,2050年达到64%,2060年达到80%以上。2060年全面建成智慧能源系统与能源储备系统。”李晓红说,要加快推进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推动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考虑到国际上的不确定因素和新冠疫情影响,化石能源要梯次达峰,比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依次在2025年、2030年和2035年左右实现达峰。

7条路径还包括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妥实现电力行业净零排放;以电气化和深度脱碳技术为支撑,推动工业部门有序达峰和渐进中和;通过高比例电气化实现交通工具低碳转型,推动交通部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突破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为重点,实现建筑用电用热零碳排放;做好实现碳中和“最后一公里”的碳移除托底技术保障。

项目组综合研判并建议强化科技创新,以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实现碳中和。同时加快推动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速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机制。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吴兴发

主管单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主办单位: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
承       办: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汇传播专项基金
地       址: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2号  邮政编码: 100714
电       话: 010—65465114  
邮       箱: 3355244502@qq.com
扫描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www.thjj.org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019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