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冬奥会!
2022-02-19 18:24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北京冬奥组委与主办城市政府共同努力,积极推动低碳项目建设,充分应用低碳技术,通过光伏和风能发电的低碳能源利用,低碳场馆建设、低碳交通、低碳办公等低碳管理措施,采取地方捐赠林业碳汇、企业赞助核证碳减排量等方式实现碳补偿,圆满兑现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2月18日,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办的美丽中国·绿色冬奥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说,中国举办了一届“绿色”冬奥会,展示了其在绿色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任田玉红也表示,我们的“水立方”变成了“冰立方”,首钢工业遗产化身“雪飞天”,千余辆氢能大巴穿梭于赛场,3大赛区26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中国以实际行动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向世界集中展现了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强决心和不懈努力。
北京冬奥会将成为“最绿色”的奥运会
“这里往西二十多公里原是赫赫有名的首钢,为改善北京空气质量进行了整体搬迁,目前已打造成为北京冬奥组委会办公地、自由式滑雪项目的大跳台比赛场地,实现了由‘炼钢之火’到‘雪舞冰飞’的华丽蜕变。”王金南说。
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蝶变”只是绿色办奥的一个实践而已。北京冬奥会还充分改造利用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等原有奥运场馆,新增场地从设计源头减少对环境影响;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大道速滑馆,碳排放趋近于零;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占全部赛时保障车辆的84.9%,为历届冬奥会最高……王金南说,在开幕式上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大火,充分体现低碳环保,可以说,“这是绿色奥运的新起点”。
2022年1月30日,运动员们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进行训练,备战北京冬奥会比赛。新华社记者 武巍 摄
北京冬奥会践行绿色办奥的成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自然》杂志撰文指出,北京冬奥会所采取的减排措施大大超过往届冬奥会。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则表示,北京冬奥会将成为“最绿色”的奥运会。
“尽管此次冬奥会减少的碳排放只是中国总碳排放的沧海一粟,但它证明了在更广范围活动中实现碳中和是可行的。”王金南说,北京冬奥会的绿色低碳实践,已成为美丽中国靓丽底色的实践典范,为后代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可持续性奥运遗产。
经过五年的努力,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从理念到行动由愿景变现实,把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让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确保人们既能尽享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
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8K大屏上播放了绿色中国建设成就。科技日报记者洪星 摄
王金南强调,中国还将以绿色冬奥为契机,按照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战略部署,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同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冬奥会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达到有PM2.5监测以来的最好水平。监测数据显示,2月4日至17日,北京PM2.5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京津冀三地PM2.5浓度同比下降40%以上,周边地区同比下降30%以上。特别是2月4日开幕式当天,北京PM2.5日均浓度更是低至5微克/立方米。
北京冬奥会期间,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北京冬奥城市景观。科技日报记者洪星 摄
“冬奥会开幕以来,北京空气质量持续优良,蔚蓝的天空将运动员在冰雪赛场上的表现衬托得更加精彩纷呈。”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大伟说,“北京蓝”成为冬奥会靓丽底色,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主要得益于“人努力”“天帮忙”。
在“人努力”方面,张大伟说,我国持续开展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内,2亿千瓦的煤电机组已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超过3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燃煤替代累计完成2100万户,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散煤清零,减少燃煤使用量5000万吨左右。2021年,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6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88%。
历史监测数据表明,每年春节期间集中燃放烟花爆竹都会引发重污染天气。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及周边8省(区、市)严格实施烟花爆竹禁售禁燃禁放,空气质量总体优良,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与去年春节同期相比,下降80%以上,为历史最好水平。
“赛事期间精准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张大伟说,生态环境部会同北京、河北等8省(区、市)统筹赛事期间经济社会平稳运行、能源供给和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措施精准到具体企业、具体工艺、具体设备和具体车辆。
北京冬奥会正值春节期间,部分企业放假停工,区域内社会经济活动水平大幅下降,交通流量明显降低。综合评估显示,冬奥会期间,区域内污染物排放减少三成以上,助推空气质量改善。
“北京蓝”成为冬奥会期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科技日报记者洪星 摄
在“天帮忙”方面,张大伟说,赛事期间北京冷空气活动较频繁,与历史同期相比,气压和风速偏高,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偏低。特别是开幕式前后,北京、张家口等城市持续受到偏北冷空气影响,大气扩散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污染物浓度下降。
“总之,冬奥会期间的良好空气质量,充分体现了我国多年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克难的成效。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偏高,遇到不利气象条件,环境容量降低,空气质量还会有所波动,需要我们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让北京蓝常在、中国蓝常在。”张大伟说。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张琦琪
审核:朱丽
终审:何屹
来源:科技日报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行业动态]2022年世界地球日:鄂尔多斯集团加入 30•60碳中和加速
- [行业动态]先立后破,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 [行业动态]《自然》:北京冬奥会是如何实现碳中和的
- [行业动态]北京绿色交易所与北京银行合作完成北京市首单CCER抵质押贷款
- [行业动态]中国工程院:我国有望2027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
- [行业动态]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团体标准《区域陆地碳汇核算技术指南》通过专家
- [行业动态]从习近平五指山之行,看“两山理论”生动实践
- [行业动态]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国土绿化纪实
- [行业动态]十年植树,总书记赋予绿化新内涵
- [行业动态]国际协定通过保护陆地碳汇缓解气候变化